第两百二十一章 有剑云中来(1/2)
姜襄连夜离开,只在那场与己问剑之后,甚至都没有与李子衿告别一声,就已经匆匆离去。当时他只是喊庙祝道短,转告李子衿一声,说等李子衿跻身金丹,手握仙剑承影之时,两人再来分胜负,免得李子衿说他欺负人。姜襄还说,当日李子衿看到的剑术,能学多少全学去,能拿走的都拿走,不用觉得不好意思,因为姜襄在不夜山,也从李子衿那“递向明日姜襄的一剑”中,学到了不少东西。所以两人相互学习剑术,彼此两不亏欠。
悬空寺。
忘忧小沙弥手里提着一只食盒,缓缓朝李子衿走来。
少年闭着眼,禅房中自行打坐。
好像有一阵子,没有练过剑了。
那柄苍翠欲滴的翠渠剑,被安静摆放在禅房角落。
翠渠身旁,是文剑仓颉,剑穗缠在剑柄上,仿若一面纱巾。
忘忧小沙弥见那少年剑客坐姿端正,许是在入定,便没有出声打搅,却也没有径直离开。
他提着食盒,转身坐下,在门槛外,望着由黄变白的树叶。
雪压枝头低,低却不着泥。
人若有心,观世间万物,处处都是禅意。
一株野草,一支树枝,都能引发人对于韧性和不屈的思考。
正如师傅了云方丈所说,取经何须去西天,人间处处是真经。
李子衿睁开眼,顺理成章破境。
如今的小少年,已经是洞府境剑修了。
近来一月,不曾练剑,因为当日在近观少年剑仙姜襄与分身对练的那一场问剑后,李子衿的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些“坎”。
这样的坎,让他一个月来都不敢再提起剑。
生怕拿起剑时他是李子衿,剑出鞘后,他就变成姜襄了。
脑海中,那云散云聚,剑气化雨的场景,始终挥之不去。
无论少年如何用力想要忘记,可以发现自己越用力,便记得越清晰。
好像剑术,与女子一般无二。
都是越想忘,反而记得越牢。
李子衿不去练剑,识海中的灵气却飞速增长,培元破洞府时,未曾遇到瓶颈。
如果将培元境突破到洞府境的过程,比喻为一座桥。
那么扶摇天下,其他炼气士的桥,都是拱桥,都有弧度,而炼气士们想要攀上那个弧度,走到桥中间,会很难。
然而在李子衿这边,培元境到洞府境的那座“桥”,直接就是一路畅通,平坦无阻。
如履平地。
仿佛只是走上去,下一刻,少年便已经是洞府境了。
在这其中,一方面是恩师谢于锋留下的灵葫,另一方面,姜襄的“与己问剑”,也让李子衿受益颇多。
在灵葫洞天中,与宫子繇和霍如晦一同寻找机缘时,少年便感觉灵葫洞天里的灵气超乎想象的充沛。好像无需刻意修行,只需要呼吸,都无时无刻不在修炼一般。
所以当时从灵葫洞天里出来之后,李子衿便已经是培元境巅峰了。
再然后,便是陪姜襄静养的三月时光。
除了自己日日练剑勤勉外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姜襄在离开那一日,“无心”于山神庙外练剑一场,让李子衿受益颇多。
虽然少年没有留下来,看到那划破天际的一道剑气,错过了姜襄剑法中,最精妙的一式。
可仅仅如此,他已经心怀愧疚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