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阅读记录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宋坤嬴政 > 第134章 天下大旱(六千字)

第134章 天下大旱(六千字)

    第134章 天下大旱(六千字)(1/2)

    “宋郎,你是想离间他们?”

    宋坤呵呵笑道:“不是,我只是单纯的想给他们泼脏水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都在污蔑我,我怎么可能不还口呢?”

    既然说我是草原叛徒?那好,我们一起做叛徒吧。

    宋坤分别以乌恒王和鲜卑王的名义,伪造了《军事联盟协议》。

    为了能提高说服力,还有燕国和齐国外交使臣的登人证。

    蒙武配合宋坤工作,他甚至派人去燕国和齐国抓了两个小吏过来。

    如今的匈奴部落,人口多达二十七万,却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,人均一头牲畜的标准都不到。

    在大草原上,要想富,先养畜,家畜的数量,能间接反映部落的贫富。

    换言之,哪怕匈奴部落人口众多,但是人均GDP不行,属于“发展中部落。”

    因此,提高牧场牲畜数量,成为宋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
    春天来了,万物复苏,又到了动物繁殖的季节,草原上的空气充斥着荷尔蒙的气息。

    每个羊圈中,每百头母羊配一头种羊,不出三周,理论上全都能怀孕。

    宋坤在巡视生产的时候,偶然遇见,有个族人正拿着一个青铜矛在铲牧草。

    他停住了脚步,因为,他发现那个青铜矛不简单。

    招招手,那名族人激动不已,赶紧跑来向大单于行礼。

    宋坤微笑点头,随后接过对方手中之物。

    只见青铜矛上刻着:“三年相邦吕不韦造,上郡守(锜)高工(翎)丞甲工(㚔)”

    宋坤皱眉不悦,妈的晦气,怎么大清早见到仇人监造的兵备?

    “你这矛,从哪来的?”

    “是住在我家里的那个秦国勇士,离开前忘了拿走,被我捡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,那你这把青铜矛我拿走了。”

    族人憨憨点头,在他看来,能被大单于看上自己的东西,是一种莫大的荣幸。

    宋坤跑到偏僻处,随便找个地方埋了。

    他拍拍手上的灰,双脚将泥土踏平,厌恶的吐了口唾沫。

    “妈的,晦气东西!”

    他不知道的是,在二千多年后的1983年,考古学家意外的在此处(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清水县),将这把青铜矛挖出来。

    历史学家感到疑惑,秦国的武器为什么会跑到大草原?这个时间点,明明六国还没统一啊?

    【括号里为猜测,文物上,那几个字已无法复原。】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公元前243年(秦始皇四年),七月——

    “大王,蝗蔽天下,今月的田税和刍稿税,怕是收不齐了。”

    在秦国,农民需要承担的赋税徭役主要有四项:田租(土地税)、算赋和口赋(人头税)、徭役、兵役。

    当时商鞅为了尽快加强国力,所定下的赋税有些沉重。

    几乎每个秦王新登基,不知道会不会相对应的削减税收,直到嬴政上台,再次调整税率。

    秦始皇时期的田租大约多少,根据北大秦简《算书》记载是:“十二税一”。

    说实话,真不高了,要不你看看现代农税收多少?

    而到了秦二世时期,却猛增为“收泰半之赋”,也就是农民耕田收益,朝廷要征收一半以上。

    对于刍稿税的收取额度,云梦秦简也有明确记载。

    “入顷刍稿,以其受田之数,无垦不垦,顷入刍三石,稿二石。”

    刍稿税是鼓励农民开垦荒田的税法,避免土地荒废,刍是喂养牲畜的草,稿是禾杆。

    根据农人所分配田地面积进行缴纳,属于固定税率,不管你有没有耕种,都需要缴纳刍三石,稿二石。

    乍一看,似乎挺高的。

    但是别忘了前提条件,是一顷收取那么多。

    据史学家推算,战国后期,秦国农田最高亩产约三石,也就是说,刍稿税几乎等于五十抽一的税率。

    号称封建王朝史上最低农税,就是汉高祖时期,三十抽一。

    啊?不是说好的暴君嬴政吗?

    《吕氏春秋•上农》:“上田,夫食九人。下田,夫食五人。可以益,不可以损。一人治之,十人食之,六畜皆在其中矣。”

    由此可以窥探,在秦国,如果天公作美,一个人种田,大概可以养活十个人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然而,这一切都建立在,今年气候良好的前提下。

    今年却大不相同了,蝗虫自东方而来,遮天蔽日,导致百姓耕收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嬴政坐在上面沉默不语,吕不韦向前一步,拜道。

    “大王,臣已制定好救灾良策。”

    “呈上来。”

    嬴政看着吕不韦递上来的竹简,内容确实很全面。

    主要政策是开官仓放粮,可是,官仓才存多少?对于整个大秦而言,属于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他先是询问大司农:“如今,官仓储粮几石?”

    “回大王,前年开始,天气便已大旱,九年储粮,全国不过十万石。”

    所谓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,无六年之蓄曰急,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。”

    在春秋战国时期,许多诸侯国都有建立粮仓储粮的政策。

    秦国,就是九年一换,粮食过期前,会低价抛售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

热门推荐
无限:我的男友是顶配玩家 楚擎方武 弘萱 苍穹战线下的黄昏 陆青 林阳秦墨浓慕容韵 开局病危通知书,我再也不装废婿了 四合院之对缝诸天万界 阮云棠萧怀瑾 废婿逆袭,开局女总裁爱上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