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30 章 早课(下)(1/2)
刹那间,朱雄英的脑海中似有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汹涌而过,那些曾听闻的、关于方孝孺的种种事迹,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,让他对方孝孺所代表的气节、文人的风骨,不禁肃然起敬。
原本,他或许也曾在心底对世间的儒生有着些许漫不经心的看法,可此刻,面对眼前这位有着铮铮铁骨的方孝孺,那些轻视早已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,是从心底深处涌起的敬重之意。这份敬重,无关方孝孺的身份地位,只关乎那令人钦佩的气节,那在岁月长河中历经磨砺却始终熠熠生辉的文人风骨。
朱雄英神情变得无比肃穆,他缓缓抬起手,动作轻柔却又极为郑重地整理着自己的衣冠,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,仿佛都承载着他此刻庄重的心情。随后,他小心翼翼地摘下头上象征着皇太孙尊贵身份的冠冕,双手捧着,置于一侧,似是要以最纯粹、最无杂质的姿态,来向眼前之人表达自己的敬意。
他深深地低下头,腰背也随之微微弯曲,整个人宛如一棵谦逊的稻穗,以这世间最为谦卑的弟子礼,朝着方孝孺庄重行礼,那姿态,仿佛是在向一种伟大的精神致敬,向那可歌可泣的气节与风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待礼成,朱雄英才缓缓抬起头,目光中满是诚挚,声音沉稳而又饱含深情地说道:“雄英能得遇先生,亲聆先生教诲,实乃此生之大幸!”
刘三吾:“????”
方孝孺:“!!!!”
刘三吾酸溜溜地说道:“殿下提出的知行合一,那可是足以被列入孔庙,供后世之人敬仰研习的高深学问啊,如今殿下这般以我等为师,着实是折煞我等了。殿下之才学、见地,早已超凡脱俗,我等不过是在这故纸堆里多浸淫了些年头,哪敢妄称殿下之师呀,怕是担不起这等重礼哟。”说罢,还微微撇了撇嘴,那神情里满是复杂的意味,既有对朱雄英这般谦逊举动的意外,又似有着几分不甘被抢了风头的酸涩。
方孝孺听闻这“知行合一”竟是朱雄英所提出,先是一愣,眼中瞬间闪过一抹难以置信,紧接着,那眸子里便涌起了无尽的惊喜与激动之色。他赶忙整了整衣摆,毫不犹豫地俯身拜下,双手伏地,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,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发颤:
“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!这‘知行合一’四字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大道至理,实乃洞彻世间学问与为人处世的精妙之论呐!古往今来,多少贤士穷极一生都难有这般深刻且能泽被后世的见地,殿下竟能提出如此超凡之学说,着实令微臣钦佩得五体投地。”
方孝孺抬起头来,眼中满是热切,脸颊也因情绪激动而微微泛红,继续说道:“殿下有此等学识智慧,本就该是吾等敬仰、追随之人,可如今殿下却纡尊降贵,以这般谦卑之态待微臣,微臣惶恐之余,更是感激涕零。殿下这等胸怀气度,这对学问的独到领悟,就如同那暗夜之中的璀璨明灯,不仅照亮了吾等前行的治学之路,更为这天下读书人,指引了一条明心见性、学以致用的坦途啊。”
说罢,又再次俯身拜下,那动作里满是诚挚与敬重,仿佛要通过这一次次的叩拜,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朱雄英的钦佩与感恩。一旁的刘三吾见状,虽心中那股子酸涩还未全然消散,但见方孝孺这般激动崇敬的模样,也不禁微微动容,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言语似是有些小家子气了,脸上闪过一丝尴尬,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只是站在一旁,默默看着这一幕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