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阅读记录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何大清 > 第62章再去老莫

第62章再去老莫

    酒会非常热闹,为什么呢?苏联人不是一般的爱喝酒,不过丽莎在酒会待了一会,就让何国伟陪着自己出去了。何国伟带着丽莎溜溜转转,丽莎想了想,就让何国伟带着自己去老莫吧。

    关于老莫,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。

    现代,北京是全球美食汇,而倒转几十年,在北京吃顿西餐还是相当“前卫”的事情。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家西餐馆里,名头最响的,就是北京展览馆苏式建筑群里的莫斯科餐厅——北京人习惯性叫“老莫”。

    1950年代初,百废待兴的中国方方面面向“苏联老大哥”学习,北京出现了很多风格浓郁的“苏式建筑”,代表作当属位于西直门外大街的北京展览馆。

    那会儿,说起新中国怎么建设,流行口号:“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”,除了描述中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的发展愿景外,每个中国人都想亲眼看看“我们的明天什么样”。

    1953年10月,气势恢宏的北京展览馆工程动工,定位为“举办苏联各领域建设成果展览会,帮助我们学习先进经验”。带着尖塔和红星的北展建筑群由苏联专家设计,包括工业馆、农业馆、文化馆、剧场、影院,以及作为招待宾客配套设施的莫斯科餐厅。

    《北京日报》这样记录“老莫”:“大餐厅墙上挂着巨幅克里姆林宫油画,油画前有绿色的喷泉。餐厅四壁是嫩绿色大理石,明亮的大玻璃长窗上,垂着白色乔其纱和银灰色天鹅绒的窗帘。餐厅顶上是松枝、松果和雪花组成的石膏花饰。厅中间四根柱子上,包着铜片攒成的生气勃勃的鸟兽。”“这儿的厨房设备,差不多都是电气化的。有七个大型冰箱,两座大型电灶,还有煮咖啡、烤点心、炸油的各种电炉。厨房每层设有电动运送机,迅速把点心和菜肴送出去。”当时“老莫”所用的全部餐具,除瓷器由景德镇烧制外,全部由苏联供给,玻璃杯、水晶杯就有一万多件。

    刚开业时的“老莫”不直接对外,主要服务苏联援华专家、驻华官员和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,还印制了一批“苏联展览馆莫斯科餐厅收据”发给各单位,由内部组织分配,拿到这张“入场券”的人再自己到店交钱就餐。一客份饭的价格分旧币一万、一万二、一万五和二万元(旧币一万元相当于新币1元)四种,包含汤、冷盘、主菜、面包、咖啡和冰淇淋。虽然1950年代普通北京人一个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,但谁也不愿意放弃这“见世面”“开洋荤”的机会,排队的长龙在高大的餐厅外绕了几个回形圈。后来“老莫”逐渐对外开放,但价格和档次摆在那儿,老百姓去一回“老莫”依然了不得,“恨不得半年都说道说道!”

    2000年,老莫花上亿元重新装修,天花板重做了吊顶,开业时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吊灯重新镀金,厨房里的大土灶改成了燃气灶。大厅里加了栏杆,座位不再一字排开,多了圆桌及环形沙发,添了几分闲适的意味。重装后的老莫开始接待商务活动,顾客虽仍以中年人为主,但年轻人从此明显增多。

    为了适应更多的顾客,老莫的菜式及口味也在变,原来很重的口味为一般顾客所难接受,老莫减轻了菜的油量,口味尽量清淡。

    如今老莫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,在九十年代以来国企经营普遍艰难的情形下,它一直保持着赢利的骄人记录,从容不迫地做着适量的改变

    2009年,“老莫”周围众多像模像样的中西餐馆进一步包抄上来,展现着北京这座国际都市的发展节奏。而此时的“老莫”再次选择重装,方向是:拆掉9年前的装修,改回1954年苏联式风格的原貌。时任餐厅副经理的张春燕表示:老顾客们多年来一直建议餐厅恢复到老样子,“他们的影响力很大”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热门推荐
李荣荣夜时云 林芷柔 宠妾灭妻?这侯府夫人我不当了 南枝元陌 篮球之谁与争锋 席轻颜 网游:校花带我升级外挂 盛朝原始剑 杨绪 夏小姐暖你一千遍